1.单选题- (共8题)
A.铁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s |
B.绳子断裂瞬间,铁球的加速度为零 |
C.铁球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是10m/s |
D.铁球越重,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短 |

A.甲和乙从同一地点出发 |
B.甲、乙都做匀速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
C.当t=10s时,甲、乙离出发点的距离相等 |
D.前10s内,甲总在乙的前方,t=10s后,甲总在乙的后面运动 |

A. F3=F1>F2B F1=F2=F3 B. F3>F1=F2 C. F1>F2=F3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

A.物体从A到O加速运动,从O到B减速运动 |
B.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0 |
D.物体从A到O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 |
A. 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
B. 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 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 因为不清楚玻璃和榔头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A. 小车静止时,F="mgsin" θ,方向沿杆向上
B. 小车静止时,F="mg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 小车向右做匀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竖直向上
D. 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
2.选择题- (共3题)
当地时间2015年3月9日早晨7时12分,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从阿布扎比启程,自西向东飞行,依次经重庆、夏威夷等城市,于2015年7月末或8月初返回阿布扎比。对此次飞机飞行影响最大的是( )
当地时间2015年3月9日早晨7时12分,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从阿布扎比启程,自西向东飞行,依次经重庆、夏威夷等城市,于2015年7月末或8月初返回阿布扎比。对此次飞机飞行影响最大的是( )
几位同学在谈论新文化运动的话题,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组合(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提出“自强”与“求富”的口号
③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④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⑤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
3.多选题- (共5题)
A.既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弹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
B.两物体间有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
C.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它们接触面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
D.两物体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和它们之间的弹力大小成正比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8N |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

A.空气对风筝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右 |
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风筝的总重力 |
D.风筝处于稳定状态时,拉直的摆线可能垂直于风筝面 |

A.A所受合外力增大 | B.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 |
C.B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 | D.墙面对A的摩擦力可能为变为零 |
4.解答题- (共3题)
(1)减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以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
(2)加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以及拉力F的大小。


(1)弹簧的伸长量x;
(2)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


(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2)物体最终停止在什么地方?
5.实验题- (共2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__________
A.钩码个数N1=N2=2N3=4
B.钩码个数N1=N3=3N2=4
C.钩码个数N1=N2=N3=4
D.钩码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2中__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D.等效替代法
(2)(多选题)为了验证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必须做到_______
A.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
B.每次实验都必须从相同位置释放小车
C.实验时拉小车的细绳必须保持与小车运动轨道平行
D.实验过程中,如拉力改变,则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
(3)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相邻的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a-F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
A.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即m<<M)
D.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没有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