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如图所示,物块A、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A静止在斜面上,细线绕过光滑的滑轮拉住B,A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则物块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


A.6个 | B.4个 | C.5个 | D.2个 |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g |
B.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
C.B对A的压力大小为![]() |
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
3.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 B.![]() | C.![]() | D.![]() |
4.
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利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F1增大、F2减小 | B.F1增大、F2增大 |
C.F1减小、F2减小 | D.F1减小、F2增大 |
6.
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在t=0.2s时,质点


A.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
C.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
D.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
7.
如图所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M、N两点,历时1s,质点通过N点后再经过1s又第2次通过N点,在这2s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12cm.则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分别为( )


A.3s,6cm | B.4s,6cm |
C.4s,9cm | D.2s,8cm |
8.
如下图所示。甲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 cm/s |
B.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 |
C.经过0.5s时间,质点P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2 m |
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3 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
9.
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若用a、b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 )


A.a光的光子能量大于b光的光子能量 |
B.用a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用b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C.a光的遏止电压大于b光的遏止电压 |
D.a光的遏止电压小于b光的遏止电压 |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4题)
12.
回忆我和死党课外实践活动。如图弹性轻绳的一端固定的O点,另一端拴一个物体,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处,并对水平地面有压力.O点的正下方A处有一垂直于纸面的光滑杆,如图所示,OA为弹性轻绳的自然长度,现在用水平力使物体沿水平面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所受水平面支持力和摩擦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f先变大后变小 |
B.f先变小后变大 |
C.f保持大小不变 |
D.支持力一定不为零 |
14.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A、B、C分别位于x1=2m、x2=3m、x3=6m处.当t=9s时质点A刚好第3次到达波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一定为1m/s |
B.质点A的振动方程可表示为y=sin(0.25πt)m |
C.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向 |
D.如果质点C到达波峰,则质点B一定在平衡位置 |
15.
如图所示为t=0时刻两列简谐横波的图象(都刚好形成了一个周期的波形),两列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波源分别位于x=-2m和x=12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4m/s,波源的振幅均为A=2cm.此刻平衡位置在x=2m和x=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5m处,下列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P、Q沿y轴正向起振 |
B.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
C.两列波相遇后能发生干涉,且M点为振动加强区,P点为振动减弱区 |
D.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
4.填空题- (共1题)
16.
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弹簧,如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 ;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 ;
(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 .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 ;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 ;
(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 .
5.解答题- (共2题)
17.
如图,A、B两物体相距S=7米,A正以V1=4米/秒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2=10米/秒,方向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能返回),加速度大小a=2米/秒2,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经多少时间A追上B.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