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666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8

1.单选题(共8题)

1.
如图所示,一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体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
A.大小为零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D.大小和方向无法判断
2.
某同学把一体重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秤上随电梯运动,并在下表中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秤的示数(表内时刻不存在先后顺序),若已知t0时刻电梯处于静止状态,则
时   间
t0
t1
t2
t3
体重秤示数(kg)
45.0
50.0
40.0
45.0
 
A.t1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变化
B.t2时刻电梯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
C.t1t2时刻电梯运动的方向相反
D.t3时刻电梯处于静止状态
3.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受到一个水平力作用的瞬间(   )
A.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等于零
B.物体立刻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为零
C.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也同时也获得速度
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都要经过少许时间才能获得
4.
恒星的颜色取决于恒星的(   )
A.体积
B.温度
C.质量
D.体积和温度以及它与地球的距离
5.
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分别沿倾角不同斜面的底端,匀速运动到高度相同的顶端,物体与各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A.沿倾角较小的斜面拉,拉力做的功较多
B.沿倾角较大的斜面拉,克服重力做的功较多
C.无论沿哪个斜面拉,拉力做的功均相同
D.无论沿哪个斜面拉,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同
6.
为了比较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情况,将某时刻的波形图画在了同一个坐标纸上,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空气中的波形图,a、b的频率相同
B.a是水中的波形图,a、b的频率相同
C.b是水中的波形图,a、b的频率不同
D.a的频率较高,b的波长较大
7.
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两根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在两导轨之间竖直放置通电螺线管,ab和cd是放在导轨上的两根金属棒,它们分别放在螺线管的左右两侧,保持开关闭合,最初两金属棒处于静止状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左滑动时,两根金属棒与导轨构成的回路中感应电流方向(俯视图)及ab、cd两棒的运动情况是(   )
A.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两棒相互靠近
B.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两棒相互远离
C.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两棒相互靠近
D.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两棒相互远离
8.
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采用如图方式接在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上,利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研究R2上的电压与电流变化关系。当自下向上滑动R2上的滑片时,通过数据采集器将电压与电流信号输入计算机后,在屏幕上得到的U-I图像应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2.选择题(共1题)

9.

已知函数f(x)=Asin(ωx+π4)(其中x∈R,A>0,ω>0)的最大值为2,最小正周期为8.

(Ⅰ)求函数f(x)的解析式及函数的增区间;

(Ⅱ)若函数f(x)图象上的两点P,Q的横坐标依次为2,4,O为坐标原点,求△POQ 的面积.

3.填空题(共2题)

10.
载人飞船在竖直发射升空的加速过程中,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设点火后不久,仪器显示宇船员对座舱的压力等于他体重的4倍,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时飞船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飞船经过多次变轨后沿圆形轨道环绕地球运行,运行周期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则飞船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__。
11.
如图所示,水平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指明方向,带电量为10-8C的正电微粒,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的作用,由A运动到B,动能损失2×10-4J,A点的电势为-2×103V,则微粒运动轨迹是虚线______(填“1”或“2”),B点的电势为_________V。

4.解答题(共2题)

12.
如图所示,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水平放置,轨道间距L=0.20 m,电阻R=10 Ω,有一质量为m=1 kg的金属棒平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金属棒及轨道的电阻皆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垂直轨道平面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5" T,现用一拉力F沿轨道方向拉金属棒,使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1 m/s2,试求:
(1)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2)F=3N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
(3)若金属棒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时,拉力F达到最大值Fm=5N,此后保持拉力F m=5N不变,求出时间T,并简述在时间T前后,金属棒的运动情况。
13.
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与水平面成q=37°斜向上的拉力F=50N作用,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B点时撤去拉力F,物体最终到达C点,已知AC间距离为L=165m,(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a
(2)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大小vm
(3)拉力F所做的功。

5.实验题(共1题)

14.
在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力传感器的拉力为F,保持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不变,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若干次,得到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如图(b)所示.

(1)小车与轨道的滑动摩擦力f=________ N.
(2)从图象中分析,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为________kg.
(3)该实验小组为得到a与F成正比的关系,应将斜面的倾角θ调整到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