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R.A.Millikan)于20世纪初进行了多次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其实验原理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两个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接有可调电源。从A板上的小孔进入两板间的油滴因摩擦而带有一定的电荷量,将两板间的电势差调节到U时,带电油滴恰好悬浮在两板间;然后撤去电场,油滴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下落的油滴很快达到匀速下落状态,通过显微镜观测这个速度的大小为v,已知这个速度与油滴的质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计算油滴带电荷量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A.

B.

C.

D.

2.
如图所示,MN左侧有一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将一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置于该磁场中,使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且bc边与磁场边界MN重合.当t=0时,对线框施加一水平拉力F,使线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t=t0时,线框的ad边与磁场边界MN重合.图乙为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不计摩擦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


A.B=![]() |
B.B=![]() |
C.B=![]() |
D.B=![]() |
3.
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同一个单摆在A、B两个大小相同的星球表面的振动图象,其中实线是A星球上的,虚线是B星球上的,则两星球的平均密度ρA∶ρB是( )


A.1∶2 |
B.![]() |
C.4∶1 |
D.8∶1 |
4.
分析下列物理现象:
(1)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
(1)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
A.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 B.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
C.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 D.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
5.
如图为洛伦兹力演示仪的结构示意图。由电子枪产生电子束,玻璃泡内充有稀薄的气体,在电子束通过时能够显示电子的径迹。前后两个励磁线圈之间产生匀强磁场,磁场方向与两个线圈中心的连线平行。电子速度的大小和磁感应强度可以分别通过电子枪的加速电压U和励磁线圈的电流I来调节。适当调节U和I,玻璃泡中就会出现电子束的圆形径迹。下列调节方式中,一定能让圆形径迹半径增大的是()


A.增大U,减小I |
B.减小U,增大I |
C.同时增大U和I |
D.同时减小U和I |
2.选择题- (共3题)
6.在商场或超市的收银台常常能看到如图所示的磁信息阅读器,俗称POS机.其工作原理是:当带有磁条的银行卡在阅读器上刷过时,阅读器的检测头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下面图示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这一工作原理的是( )
7.在商场或超市的收银台常常能看到如图所示的磁信息阅读器,俗称POS机.其工作原理是:当带有磁条的银行卡在阅读器上刷过时,阅读器的检测头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下面图示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这一工作原理的是( )
3.多选题- (共5题)
9.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个物块,现用外力缓慢向左推B使弹簧压缩,此过程中推力做功为W,然后撤去外力,则( )


A.从开始到A离开墙面的过程中,墙对A的冲量为0 |
B.当A离开墙面时,B的动量大小为![]() |
C.A离开墙面后,A的最大速度为![]() |
D.A离开墙面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
B.只有发生共振时,受迫振动的频率才能等于驱动力频率 |
C.高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慢 |
D.所有物体都发射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辐射比冷物体的红外辐射强 |
11.
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2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
B.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
C.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
D.质点P、Q的起振方向都沿y轴负方向 |
12.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图中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速是25m/s |
B.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
C.质点A在任意1s内所通过的路程都是0.4m |
D.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Hz |
13.
带电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1;若加上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若加上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3,若加上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4,如图所示.不计空气,则()


A.一定有h1=h3 | B.一定有h1<h4 |
C.h2与h4无法比较 | D.h1与h2无法比较 |
4.解答题- (共1题)
14.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足够长)与半径为R=0.8m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在B点相切,D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L=20m、逆时针转动速度为v0=10m/s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栓接。甲的质量为m1=3kg,乙的质量为m2=1kg,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物体,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D点,且过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0.6,重力加速度g取l0m/s2,甲、乙两物体可看作质点。
(1)求甲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
(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后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
(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AB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碰撞,说明原因。
(1)求甲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
(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后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
(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AB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碰撞,说明原因。

5.实验题- (共1题)
15.
某些固体材料受到外力后除了产生形变,其电阻率也要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先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某长薄板电阻R的压阻效应,已知Rx的阻值变化范围为几欧到几十欧,实验室中有下列器材:
(1)为了比较准确测量电阻Rx,请完成虚线框内电路图的设计.
(2)在电阻Rx上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闭合开关S,记下电表读数,A1读数为I1,A2读数为I2,得Rx=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然后让力反向从下向上挤压电阻,并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最后绘成图象如图所示,除观察到电阻Rx的阻值随压力F增大而均匀减小外,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当F竖直向下时可得Rx与所受压力F的数值关系是Rx=________.
A.电源E (3V,内阻约为1Ω) |
B.电流表A1(0.6A, 内阻![]() |
C.电流表A2(0.6A,内阻![]() |
D.开关S,定值电阻![]() |
(2)在电阻Rx上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闭合开关S,记下电表读数,A1读数为I1,A2读数为I2,得Rx=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然后让力反向从下向上挤压电阻,并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最后绘成图象如图所示,除观察到电阻Rx的阻值随压力F增大而均匀减小外,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当F竖直向下时可得Rx与所受压力F的数值关系是Rx=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