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2.
A、B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的运行周期大于B的运行周期,则
A. A距离地面的高度一定比B的小 B. A的运行速率一定比B的大
C. A的向心加速度一定比B的小 D. A的向心力一定比B的大
A. A距离地面的高度一定比B的小 B. A的运行速率一定比B的大
C. A的向心加速度一定比B的小 D. A的向心力一定比B的大
3.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


A.0~t0时间内力F的功率逐渐增大 |
B.t1时刻A的动能最大 |
C.t2时刻A的速度最大 |
D.t2时刻后物体做反方向运动 |
2.选择题- (共1题)
5.观察下列图形,它是把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4个小三角形,挖去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如图1);对剩下的三个小三角形再分别重复以上做法,…将这种做法继续下去(如图2,图3…),则图6中挖去三角形的个数为( )
3.多选题- (共2题)
6.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地点轻重不同的物体的g值一样大 | B.北京地面的g值比上海地面的g值略大 |
C.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南北两极处 | D.g值在地面任何地方都一样 |
7.
信使号探测器围绕水星运行了近4年,在信使号水星探测器陨落水星表面之前,工程师通过向后释放推进系统中的高压氦气来提升轨道,使其寿命再延长一个月,如图所示,释放氦气前,探测器在贴近水星表面的圆形轨道I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释放氦气后探测器进入椭圆轨道Ⅱ,忽略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所受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比在轨道I的大 |
B.探测器在轨道Ⅱ上某点的速率可能等于在轨道I上速率 |
C.探测器在轨道I和轨道Ⅱ上经过E处时加速度相同 |
D.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远离水星过程中,势能和动能均增大 |
4.解答题- (共4题)
8.
如图所示,从倾角为450的固定斜面B点正上方,距B点的高度为h的A点处,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弹性小球,落在B点和斜面碰撞,碰撞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落在斜面上C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
(2)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
(3)B点和C点间的高度差;
(4)小球落到C点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
(1)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
(2)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
(3)B点和C点间的高度差;
(4)小球落到C点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

9.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m=0.4 kg的小物块,以v0=2 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平行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 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 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3)若拉力F与斜面夹角为α,如图乙所示,试写出拉力F的表达式(用题目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1)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3)若拉力F与斜面夹角为α,如图乙所示,试写出拉力F的表达式(用题目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10.
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2R(R为地球半径),卫星的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
(2)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ω;
(3)该卫星相邻两次经过赤道上同一建筑物正上方的时间间隔
.

(1)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
(2)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ω;
(3)该卫星相邻两次经过赤道上同一建筑物正上方的时间间隔

11.
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
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
,
)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
、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

5.实验题- (共2题)
12.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