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章节检测卷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6528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8

1.单选题(共11题)

1.
使物体脱离星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星球运行,从星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地球半径4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2倍,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B.C.D.
2.
用火箭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卫星上升到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当该卫星上升到与地心的距离为2r时,所受万有引力大小为
A.FB.2FC.FD.F
3.
如图,甲乙两颗质量相等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r,且r< r,它们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v,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大小分别为FF。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v= v
C.F< F
D.F= F
4.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实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成功地实现了天上力学与地上力学的统一
B.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为人们解决行星运动学问题提供了依据,澄清了多年来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神秘、模糊的认识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应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
5.
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公转方向相同。已知卫星甲的公转周期为T,每经过最短时间9T,卫星乙都要运动到与卫星甲同居地球一侧且三者共线的位置上,则卫星乙的公转周期为
A.B.C.D.
6.
有关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颗轨道不同的卫星,其周期可能相等
B.周期相同的两颗卫星,其机械能一定相同
C.人造卫星环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可以等于70分钟
D.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其机械能不守恒
7.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进行对接。在对接前,“神舟十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1km,“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93km,它们在各自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一号”的向心力比“天宫二号”的小
B.“神舟十一号”的加速度比“天宫二号”的小
C.“神舟十一号”的运行周期比“天宫二号”的小
D.“神舟十一号”的运行速度比“天宫二号”的小
8.
关于绕地球转的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速率可以不同
B.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可以不同
C.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以不同
D.它们的质量可以不同
9.
关于环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地球卫星,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短
C.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长
D.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10.
下列关于第一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又称为逃逸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的数值是11.2km/s
C.第一宇宙速度的数值是7.9km/s
D.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线速度
11.
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从而开始向地面下落.大部分太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面上,对人类造成危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 )
A.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
B.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
C.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地面
D.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趋向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

2.选择题(共5题)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13.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无序的资本流动中互相践踏。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    )
14.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无序的资本流动中互相践踏。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    )
15.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无序的资本流动中互相践踏。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    )
16.在下面的情景或场合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

3.多选题(共3题)

17.
与嫦娥1号、2号月球探测器不同,嫦娥3号是一次性进入距月球表面100km高的圆轨道Ⅰ(不计地球对探测器的影响),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次变轨,从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降低到距月球15km的近月点B、距月球100km的远月点A的椭圆轨道Ⅱ,如图所示,为下一步月面软着陆做准备。关于嫦娥3号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在轨道Ⅱ经过A点的速度小于经过B点的速度
B.探测器沿轨道Ⅰ运动过程中,探测器中的科考仪器对其支持面没有压力
C.探测器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Ⅱ,在A点应加速
D.探测器在轨道Ⅱ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
18.
假设若干年后,由于地球的变化,地球半径变小,但地球质量不变,地球的自转周期不变,则相对于现在
A.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变大
B.发射一颗卫星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变大
C.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变大
D.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大
19.
如图所示,a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关于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bc两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向心力,因此只有a受重力,b、c两星不受重力
B.周期关系为Ta = T> Tb
C.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 vc < vb
D.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a > a> ac

4.解答题(共3题)

20.
如图所示,双星系统中的星球A、B都可视为质点,A、B绕两者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A、B之间距离不变,引力常量为G,观测到A的速率为v、运行周期为T,二者质量分别为m1、m2

(1)求B的周期和速率.
(2)A受B的引力FA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对它的引力,试求m′.(用m1、m2表示)
21.
质量为100kg行星探测器从某行星表面竖直发射升空,发射时发动机推力恒定,发射升空后8s末,发动机突然间发生故障而关闭,探测器从发射到落回出发点全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行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10m/s2,该行星表面没有大气,不考虑探测器总质量的变化.求:

(1)探测器发动机推力大小;
(2)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
22.
已知火星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火星半径为R,火星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火星上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2)火星的同步卫星距行星表面的高度h。

5.实验题(共1题)

23.
通常情况下,地球上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极其微小以至于很难被直接测量,人们在长时间内无法得到引力常量的精确值。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的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装置,才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精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1)在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中测量微小量的思想方法最相近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引力常量的得出具有重大意义,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条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