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有引力与航天单元复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6512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6

1.单选题(共9题)

1.
已知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F;当这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变为3r时,万有引力的大小变为()
A.
B.
C.
D.
2.
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0,取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零.质量为m的卫星在绕地球无动力飞行时,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它们之间引力势能的表达式是Ep=-,其中r是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现欲将质量为m的卫星从近地圆轨道Ⅰ发射到椭圆轨道Ⅱ上去,轨道Ⅱ的近地点A和远地点B距地心分别为r1=Rr2=3R.若卫星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和在r3=2R的圆周轨道Ⅲ上的机械能相同,则(  )
A.卫星在近地圆轨道Ⅰ上运行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B.从轨道Ⅰ发射到轨道Ⅱ需要在近地的A点一次性给它提供能量
C.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周期为T0
D.卫星在椭圆轨道Ⅱ上自由运行时,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在A点的机械能
3.
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A.T
B.T
C.T
D.T
4.
土星最大的卫星叫“泰坦”(如图),每16天绕土星一周,其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已知引力常量,则土星的质量约为
A.B.
C.D.
5.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交会对接前“神舟十一号”飞船先在较低的圆轨道1上运动,在适当位置经变轨与在圆轨道2上运动的“天宫二号”对接.如图所示,MQ两点在轨道1上,P点在轨道2上,三点连线过地球球心,把飞船的加速过程简化为只做一次短时加速.下列关于“神舟十一号”飞船变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一号”飞船必须在Q点加速,才能在P点与“天宫二号”相遇
B.“神舟十一号”飞船在M点经一次加速,即可变轨到轨道2
C.“神舟十一号”飞船在M点变轨后的速度大于变轨前的速度
D.“神舟十一号”飞船变轨后的运行周期总大于变轨前的运行周期
6.
某颗行星的同步卫星正下方的行星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发现日落的时间内有的时间看不见此卫星.(已知该行星自转周期为T,该行星半径为R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则该同步卫星距该星球的高度是(  )
A.R
B.2R
C.5.6R
D.6.6R
7.
2013年12月11日,“嫦娥三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 km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 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B.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C.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D.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负功
8.
一星球半径和地球半径相同,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则该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忽略地球、星球的自转)()
A.2倍B.4倍C.8倍D.16倍
9.
我国发射的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周期约为90min。如果把它绕地球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运动和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相比( )
A.飞船的轨道半径大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
C.飞船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D.飞船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2.选择题(共1题)

10.设 {#mathml#}e1{#/mathml#} 、 {#mathml#}e2{#/mathml#}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 {#mathml#}AB{#/mathml#} =2 {#mathml#}e1{#/mathml#} +k {#mathml#}e2{#/mathml#} , {#mathml#}BC{#/mathml#} = {#mathml#}e1{#/mathml#} +3 {#mathml#}e2{#/mathml#} , {#mathml#}CD{#/mathml#} =2 {#mathml#}e1{#/mathml#} ﹣ {#mathml#}e2{#/mathml#} ,若A、B、D三点共线,求k的值为{#blank#}1{#/blank#}.

3.多选题(共3题)

11.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于北京时间2017年11月30日在线发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神秘讯号首次为人类所观测,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如图所示,探测卫星“悟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θ,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根据题中信息,可以求出(  )
A.探测卫星“悟空”的质量
B.探测卫星“悟空”运动的周期
C.探測卫星“悟空”所在圆轨道离地面的高度
D.探测卫星“悟空”运动的动能
12.
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周期为T1,线速度为v,离地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2,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二号”的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B.“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为
C.地球的质量为
D.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
13.
2017年10月16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等机构联合宣布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如图为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若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轨道半径,双星的总质量M,双星间的距离为L,其运动周期为T,则(  )
A.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B.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的线速度
C.L一定,M越大,T越大
D.M一定,L越大,T越大

4.解答题(共3题)

14.
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为M火星,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两者质量之比为p;火星的半径为R,地球的半径为R,两者半径之比为q.求它们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15.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测量天体的质量

(1)测地球的质量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比较精确地测量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他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质量”.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若忽略地球自转影响,求地球的质量.
(2)测月球的质量
所谓“双星系统”,是指在相互间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两个星球AB,如图所示.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影响,可将月球和地球看成“双星系统”.已知月球公转周期为T,月球、地球球心间距离为L.你还可以利用(1)中提供的信息,求月球的质量.
16.
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号”飞船,目前已经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其发射过程简化如下: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飞船飞行五周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设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

(1)地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2)飞船经过椭圆轨道近地点A时的加速度大小;
(3)椭圆轨道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