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对于引力常量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大小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B.是适用于任何两物体间的普适常量,且其大小与单位制的选择有关 |
C.引力常量G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
D.两个质量都足1kg的物体,相距1m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引力常量G |
2.
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地球的半径为R,“张衡一号”卫星在地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为F,则“张衡一号”在离地面高度为R时受到的万有引力为
A.2F | B.4F | C.![]() | D.![]() |
3.
将地球看成质量均匀的球体,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增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增大 |
B.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
C.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增大 |
D.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
4.
两个质量均为m的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物体从O沿OM方向运动,则它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F随距离r的变化情况大致正确的是(不考虑其他星体的影响)( )


A.![]() | B.![]() |
C.![]() | D.![]() |
5.
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是开普勒首先发现的 |
B.只有质量极大的天体间才有万有引力,质量较小的物体间没有万有引力 |
C.地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
D.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万有引力 |
2.多选题- (共5题)
8.
关于引力常量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G值的测出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可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定量计算 |
B.引力常量G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乘积成反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
C.引力常量G的物理意义是,两个质量都是10 kg的物体相距1m时相互吸引力为6.67×10-11 N |
D.引力常量G是不变的,其值大小与单位制的选择无关 |
9.
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9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2。则次探测器
A.在着陆前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m/s |
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N |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
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
10.
如图所示,一颗陨星进入到地球周围的空间中,它的运动轨迹如实线abc所示,b为距地球最近点,陨星质量保持不变,不计阻力,图中虚线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陨星做曲线运动 |
B.在b点,陨星的动量最大 |
C.在b点,陨星的动量变化率最大 |
D.在a、c点,陨星动量的变化率最大 |
3.解答题- (共3题)
11.
开普勒1609年一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其中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它于1687年发表在牛顿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中.
请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等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设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
牛顿通过“月
地检验”进一步说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请简述一下如何进行“月
地检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