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同步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6510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

1.单选题(共7题)

1.
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球心相距的球水平放在无需考虑地球自转影响的北极点,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地球对小球引力在两球连线方向的分力为已知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 ,则的数量级约为  
A.B.C.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绕太阳的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B.因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所以行星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行星运转
C.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
D.行星与卫星之间的引力和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性质不同
3.
两个大小相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小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若两个半径是小铁球2倍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A.2FB.8FC.4FD.16F
4.
在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五号“将于几年后登月取样返回地球那么,当“嫦娥五号”离开绕月轨道飞回地球的过程中,地球和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均增大B.均减小
C.增大、减小D.减小、增大
5.
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分别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质量分别为,两球间距离,则两球间的相互引力的大小为  
A.B.大于
C.小于D.不能确定
6.
某天文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估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如果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通过查找资料得到太阳与地球的质量比为N,你认为还需要的条件是  
A.地球半径和地球的自转周期
B.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
C.地球的平均密度和太阳的半径
D.地球半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7.
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更是建立了人们对牛顿物理学的尊敬.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用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经典力学有局限性,所以它是错误的
B.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经典力学仍成立
C.狭义相对论能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D.量子力学能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2.多选题(共4题)

8.
已知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它们绕太阳的公转均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可判定  
A.金星的质量大于地球的质量
B.金星的半径小于地球的半径
C.金星运行的速度大于地球运行的速度
D.金星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9.
如图所示是“嫦娥二号”奔月的轨道示意图,其环月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100k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二号”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B.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的周期与其本身质量无关
C.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的周期与其本身质量有关
D.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受到的月球引力大于地球引力
10.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绕地球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nR、周期为T,则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可表示为  
A.B.C.D.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一定是圆轨道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近日点的速度大于远日点的速度
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远日点的速度大于近日点的速度
D.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3.解答题(共3题)

12.
随着我国“嫦娥工程”启动,我国航天的下一目标是登上月球,古人幻想的“嫦娥奔月”将变成现实.假若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用弹簧秤称得质量为m的砝码重量为F,乘宇宙飞船在靠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空间环绕月球飞行,测得其环绕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根据上述数据,求月球的半径及及月球的质量M
13.
太阳系以外存在着许多恒星与行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运行的原理可以理解为:质量为M的恒星和质量为m的行星,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有规则地运动着如图所示,我们可认为行星在以某一定点C为中心、半径为a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没有表示出恒星设万有引力常量为G,恒星和行星的大小可忽略不计.

求恒星与C点间的距离.
计算恒星的运行速率.
14.
某同学在物理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下:
地球质量,地球半径,月球半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时间为天,光速,1969年8月1日第一次用激光器向位于天顶的月球表面发射出激光光束,经过约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该同学想利用上述数据估算出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请你利用上述条件,帮该同学设计估算方法不要求算出具体数据,只需要将最终答案用上述条件中的字母表示出来即可,至少提出两种方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