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6462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

1.单选题(共7题)

1.
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在离地面393km的圆周上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执行任务在轨飞行30天.与“神舟十号”比较,“神舟十一号”运行轨道半径大了50k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从地面加速升空时航天员总处于失重状态
B.“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航天员的合力为零
C.“神舟十号”飞行线速度比“神舟十一号”飞行的线速度大
D.“神舟十号”的向心加速度比“神舟十一号”向心加速度小
2.
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G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有众多卫星.观察测出:木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周期为T1;木星的某一卫星绕木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周期为T2.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题中给定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求出木星的质量
B.能求出太阳与木星间的万有引力
C.能求出木星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
D.可以断定
4.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2013年6月13号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C.神舟十号飞船运行在离地面较高的近圆形轨道上,然后降近高度与天宫一号对接
D.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5.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B.
C.D.
6.
有两颗地球同步卫星,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B.线速度大小可以不同
C.均有可能通过南京上空
D.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7.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星的周期为T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b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r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则(  )
A.b星的周期为
B.a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C.ab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
D.a、b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

2.选择题(共5题)

8.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B

    Mike works very long hours every day. He usually gets up at 17:00. He has a shower and makes his breakfast. What a funny time to make breakfast! After breakfast, he practices (练习) his guitar for ten minutes, then he puts on his jacket and goes to work. To get to work, he takes the No.17 bus to the Star Hotel. The bus usually leaves at 19:15. He works all night. People love to listen to him! He gets home at 7:00, and he watches the early morning news on TV. He goes to bed at 8:30, a tired but happy man. Can you think what his job is?

9.

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象,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为(    )

10.

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象,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为(    )

11.

分析区域特征 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读不同尺度区域轮廓图,完成下题。

12.

分析区域特征 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读不同尺度区域轮廓图,完成下题。

3.多选题(共4题)

13.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km的预定圆形轨道.此前,6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7.G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为36000km),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km/s
B.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大
C.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周期比北斗G7小
D.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北斗G7定点于广州市的正上方
14.
关于地球同步卫星,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
A.质量B.高度C.向心力D.周期
15.
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总质量为m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r2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2
A.X星球的质量为
B.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C.登陆舱在r1r2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D.登陆舱在半径为r2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16.
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发后,地球仍可看作是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发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发前相比()
A.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B.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
C.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 D.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

4.填空题(共3题)

17.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有一待发射的卫星,它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v1,周期为T1;发射升空后在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v2、周期为T2;实施变轨后,使其在同步卫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v3、周期为T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T1T2T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或“=”连接)
18.
地球表面的平均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用上述物理量估算出来的地球平均密度是_________。
19.
两个靠得很近的天体,离其它天体非常遥远,它们以其连线上某一点O为圆心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者的距离保持不变,科学家把这样的两个天体称为“双星”,如图所示。已知双星的质量为,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引力常量为,双星中质量为的天体运行轨道半径=____________运行的周期___________。

5.解答题(共5题)

20.
在火星表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t1=1s内下落h1=4m.求:
(1)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物体从开始落下h2=36m时的速度v
(3)该物体在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
21.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许达哲做了中国航天的精彩报告,报告中提到我国将2030年前将进行火星探测、深空太阳观测、小行星伴飞好着陆、金星探测、木星探测和火星取样返回等多个深空探测项目.设想未来某一天宇航员完成了对火星表面的科学考察任务后,将乘坐返回舱返回围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舱,如图所示.为了安全,返回舱与轨道舱对接时,必须具有相同的速度.求该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要安全返回轨道舱,至少需要消耗多少能量?
已知:返回过程中需克服火星引力做功,返回舱与人的总质量为m,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火星半径为R,轨道舱到火星中心的距离为r;不计火星表面大气对返回舱的阻力和火星自转的影响.
22.
黑洞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密度极大,对周围的物质有极强的吸引力,根据恩爱斯坦理论,光子是有质量的,光子到达黑洞表面时也将被吸入,最多恰能绕黑洞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天文观测,银河系中心可能有一个黑洞,距该黑洞6.0×1012m远的星体正以2.0×106m/s的速度绕它旋转,距此估算可能黑洞的最大半径为多大?(保留2位有效数字)
23.
我国在2010年实现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同学们也对月球有了更多的关注。
⑴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试求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
⑵若宇航员随登月飞船登陆月球后,在月球表面某处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抛出点。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试求出月球的质量M
24.
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上沿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落回抛出点,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密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