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个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 ( )


A.两物体所受重力冲量相同 |
B.两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相同 |
C.两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时间相同 |
D.两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动量相同 |
3.
一名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无初速度跳下,下落0.8s后双脚触地,接着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又经过0.2s重心停止了下降,在该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可估计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为( )
A.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 | B.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 |
C.自身所受重力的4倍 | D.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 |
4.
如图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木块在质量为m1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而向右滑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件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μm2g |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1(m2+m1)g |
C.当F>μ1(m2+m1)g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
7.
用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木块静止,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自左向右水平射入木块,并停留在木块中,子弹初速度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从子弹射向木块到一起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B. 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动量守恒,故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
C. 忽略空气阻力,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其机械能等于子弹射入木块前的动能
D. 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A. 从子弹射向木块到一起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B. 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动量守恒,故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

C. 忽略空气阻力,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其机械能等于子弹射入木块前的动能
D. 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
D.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
4.解答题- (共4题)
9.
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落下,如图所示,经过8s后打开降落伞,运动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6s后刚好到达地面,且速度恰好为零。忽略打开降落伞前的空气阻力和打开降落伞的时间。已知人和伞的总质量m=60kg。(g=10m/s2)

求:(1)打开降落伞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2)打开降落伞后运动员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

求:(1)打开降落伞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2)打开降落伞后运动员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木板长L=1.4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静置一质量为m=1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今用水平力F=28N向右拉木板。

(1)在力F的作用下,滑块和木板加速度各是多少?
(2)要使小滑块从木板上不掉下来,力F作用的时间最长为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1)在力F的作用下,滑块和木板加速度各是多少?
(2)要使小滑块从木板上不掉下来,力F作用的时间最长为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11.
如图所示,带有
光滑圆弧的小车A的半径为R,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C置于木板B的右端,A、B、C的质量均为m,A、B底面厚度相同。现B、C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B与A碰后即粘连在一起,C恰好能沿A的圆弧轨道滑到与圆心等高处。则:(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B、C一起匀速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2)滑块C返回到A的底端时AB整体和C的速度为多少?

(1)B、C一起匀速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2)滑块C返回到A的底端时AB整体和C的速度为多少?

12.
图甲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成状态C的V-T图象。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是
。

(1)说明A→B过程中压强变化的情形,并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计算图中
的温度值;
(2)请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p-T图象,并在图象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B、C,同时写出分析过程。


(1)说明A→B过程中压强变化的情形,并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计算图中

(2)请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p-T图象,并在图象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B、C,同时写出分析过程。
5.实验题- (共2题)
13.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2)打点计时器原来使用的电源的频率是50Hz,若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交流电的频率为60Hz而未被发觉,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上图的纸带记录了小车某次运动的情况,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① vD=________ m/s ② 加速度a=_________m/s2
(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
D.打点计时器应使用直流电源 |

(3)上图的纸带记录了小车某次运动的情况,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① vD=________ m/s ② 加速度a=_________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