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物理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6335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3题)

1.
如图所示,物体B通过动滑轮悬挂在细绳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动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将绳的左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绳的拉力F和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变化情况是 (    )
A.F变大,θ变大B.F变小,θ变小
C.F不变,θ变小D.F不变,θ变大
2.
某机器内有两个围绕各自的固定轴匀速转动的铝盘A、B,A盘上有一个信号发射装置P,能发射水平红外线,P到圆心的距离为28cm。B盘上有一个带窗口的红外线信号接受装置Q,Q到圆心的距离为16cm。P、Q转动的线速度相同,都是4πm/s。当P、Q正对时,P发出的红外线恰好进入Q的接收窗口,如图所示,则Q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的周期是:
A.0.07sB.0.16sC.0.28sD.0.56s
3.
理论上已经证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现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O为球心,以O为原点建立坐标轴,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假设它能够在地球n内部移动)在轴上各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用F表示,则F随变化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A.B.C.D.

2.选择题(共4题)

4.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

【实验1】制备气体

【实验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锌粒,右管盛有稀硫酸

Ⅰ.打开K1和K2,使反应发生

Ⅱ.在K1的导管口处收集气体

Ⅲ.…

左管中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

Ⅰ.光照引燃白磷

Ⅱ.待白磷熄灭,冷却,打开K2,至液面不再变化,右管中液体的高度为h1

5.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

【实验1】制备气体

【实验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锌粒,右管盛有稀硫酸

Ⅰ.打开K1和K2,使反应发生

Ⅱ.在K1的导管口处收集气体

Ⅲ.…

左管中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

Ⅰ.光照引燃白磷

Ⅱ.待白磷熄灭,冷却,打开K2,至液面不再变化,右管中液体的高度为h1

6.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其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120°,则圆锥的母线长是{#blank#}1{#/blank#}cm.
7.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其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120°,则圆锥的母线长是{#blank#}1{#/blank#}cm.

3.多选题(共2题)

8.
在一水平向右匀速传输的传送带的左端A点,每隔T的时间,轻放上一个相同的工件,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素为μ,工件质量均为m,经测量,发现后面那些已经和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x,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传送带的速度为
B.传送带的速度为
C.每个工件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D.在一段较长的时间t内,传送带因为传送工件而将多消耗的能量为
9.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12月6日17时47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若该卫星在地球、月球表面的重力分别为G1、G2,已知地球半径为R1,月球半径为R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B.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C.卫星沿近月球表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D.月球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4.解答题(共2题)

10.
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2kg的木块,放在与墙的距离为x=20m的位置。现用大小为F=20N的水平推力推木块,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t=4s的时间到达墙边。
(1)求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仍用大小为20N的水平推力,为使木块能到达墙边,推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1为多少?
(3)若仍用大小为20N的力作用于木块,为使木块用最短时间到达墙边,推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2为多少?
11.
在粗糙水平面上竖直放置半径为R=6cm的光滑圆轨道,质量为m=4kg的物块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面A处,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75,AB的间距L=0.5m,现对物块施加大小恒定的力F使其沿粗糙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到达B处将拉力F撤去,物块沿竖直光滑圆轨道运动,若拉力F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物块恰好沿竖直光滑圆轨道通过最高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物块可视为质点,求:

(1)物块到达B处时的动能;
(2)拉力F的最小值及此时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

5.实验题(共1题)

12.
某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用轻绳将固定有拉力传感器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小桶相连,木板上A、B两处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先后记录小车通过A、B两处时的速度,用数字计时器记录小车在通过A、B两处时的时间间隔。

(1)在实验中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
A.将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调整滑轮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绳平行木板
C.使小桶(包括砂)的质量远小于车的总质量
D.适当增大两个速度传感器的间距
(2)下表是按正确操作测得的数据,其中M为小车(包括拉力传感器)的质量,vA-vB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的速率差值,∆t是数字计时器记录的小车在通过A、B两处时的时间间隔,F是拉力传感器记录的拉力值。
次数
M(kg)
vA-vB(m/s)
∆t (s)
F(N)
a(m/s2
1
0.500
0.26
0.20
0.64
1.3
2
0.500
0.45
0.25
0.92
a2
3
0.600
0.60
0.40
0.92
1.5
 
表格中a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