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6197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单选题(共5题)

1.
若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0的方向及它受到的合力F的方向,图中abcd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边向碗底滑动,滑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若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是Ff,则物块与碗的动摩擦因数为
A.B.C. D. 
3.
最先测出万有引力常量和最早提出人造卫星思想的科学家分别是:
A.牛顿、牛顿B.牛顿、开普勒C.卡文迪许、牛顿D.牛顿、第谷
4.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设地球半径为R,卫星运动周期为T,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的大小应该为:
A.B.2R/TC.D.
5.
2006年8月24日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了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太阳系大行星行列之外,太阳系的大行星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若将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可粗略地认为是圆,各星球半径和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出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接近( )
A.80年B.120年C.165年D.200年

2.多选题(共4题)

6.
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有一颗与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低轨道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其运行半径为同步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该卫星两次在同一城市的正上方出现的时间间隔可能是
A.B.C.D.
7.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它们质量的比m1:m2=1:2,它们运行的线速度的比是v1:v2=1:2,那么(   ).
A.它们运行的周期比为8:1
B.它们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4
C.它们所受向心力的比为1:32
D.它们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比为1:16
8.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9.
(题文)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利用下列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某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角速度ω
B.某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C.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D.地球半径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3.解答题(共2题)

10.
某行星的自转周期为T=6 h,用弹簧测力计在该行星的“赤道”和“两极”处测同一物体的重力,弹簧测力计在赤道上的读数比在两极上的读数小10%(行星视为球体).
(1)求行星的平均密度;
(2)设想该行星自转角速度加快到某一值时,在“赤道”上的物体会“飘”起来,求此时的自转周期.
11.
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