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物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6105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1/7/1

1.选择题(共10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打工妹小玉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风光秀美,有许多热带雨林植物,独特的傣族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据此可判断小玉的家乡可能位于

3.

打工妹小玉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风光秀美,有许多热带雨林植物,独特的傣族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据此可判断小玉的家乡可能位于

4.

从世界人口分布图,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5.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6.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7.

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8.

贝贝在欧洲西部旅游时拍摄了许多旅游景点图片,他在网上发送给玲玲时,有个国家标注错了,请你帮忙找出来(     )
          

9.

贝贝在欧洲西部旅游时拍摄了许多旅游景点图片,他在网上发送给玲玲时,有个国家标注错了,请你帮忙找出来(     )
          

10.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位于

2.单选题(共7题)

11.
A、B、C是三个形状大小相同小球,其中A是实心木球,B是实心铁球,C是空心铁球且质量与A相同,三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若所受阻力相同,则三球落地时间应
A.相同B.B先落地,A最后
C.A、B同时落地,C最后D.A、C同时落地,B最先
12.
一个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的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t、2t、3t,这三段路程的大小之比为()
A.1:2:3B.12:22:32C.13:23:33D.1:3:5
13.
某人骑着自行车向前匀速行使时,关于自行车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向前B.都向后
C.前轮向后,后轮向前D.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14.
如图所示,重为G的均匀棒,可绕上端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今在棒的下端用水平力F拉,使棒缓慢转动,直至转到水平方向为止,则拉力F和它的力矩M的变化情况:
 
A.都增大B.都减小
C.F增大,M减小D.F减小,M增大
15.
如图所示,手提一根不计质量的、下端挂有物体的弹簧,竖直向上作加速运动。手突然停止运动的瞬间,物体将:
A.立即处于静止状态
B.向上作加速运动
C.向上作减速运动
D.向上作匀速运动
16.
人的质量为M,通过定滑轮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放下。物体以a(a<g)加速下降。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
A.(M+m)g-maB.M(g-a)-ma
C.(M-m)g+maD.Mg-ma
17.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M是m的二倍,水平面光滑,当用水平力F分别推m和M时,两物体之间弹力之比N1:N2应为:
A.1:1B.1:2C.2:1D.3:1

3.填空题(共4题)

18.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是3m,第2s内的位移是5m,则该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m/s2,第2s末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m/s。
19.
如图所示,一块均匀木板AB,长为12m,重为200N,距A端3m处有一固定转动轴O,另一端B以绳悬住,使板呈水平状态,绳与木板的夹角为30°。如果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现使一个重600N的人在板上行走,则此人在距A端__________m至__________m的范围内是安全的。
20.
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面最高点的正上方高h处悬挂一不计大小的定滑轮,重力为G的小球(视为质点)用绕过滑轮的绳子拉住,在拉动绳子使小球在球面上缓缓运动到接近顶点的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绳子的拉力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1.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的顶点将小球水平抛出,若抛出时的初速度较大,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也较大,因此有人猜想:“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与平抛的初速度的大小成正比”。这个猜想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也有人猜想:“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随平抛的初速度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这个猜想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4.解答题(共3题)

22.
一辆卡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它驶过某车站时,一辆轿车正好以1m/s2的加速度由车站开出,它们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行驶。问
(1)在轿车追上卡车前,在什么时候两车相距最远?
(2)相遇时卡车离车站多远?
23.
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距离平直公路h=50m远的B处,公路上有一辆汽车以v1=1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与人相距L=200m的A处时,为了使人跑到公路上时能与车相遇,人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此时人应该沿哪个方向运动?
24.
如图所示,AB两轮间距为L=3.25m,套有传送带,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α=30°角,传送带始终以2m/s的速率运动。将一物体轻放在A轮处的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g取10m/s2。则:

(1)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2)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5.实验题(共2题)

25.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________.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6.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将力传感器安装在置于光滑水平轨道的小车上,通过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悬挂钩码。开始实验后,依次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①同时打开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②释放小车;
③关闭传感器,根据F-t,v-t图像记录下绳子拉力F和小车加速度a。
④重复上述步骤。

(1)某次释放小车后得到的F-t,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此次操作应记录下的外力F大小为__________N,加速度a为__________m/s2
(2)利用上述器材和过程得到多组数据数据作出a-F图像,为一直线,则
A.理论上直线斜率应等于小车质量
B.直线不过原点可能是因为轨道没有调整到水平
C.如果小车受到来自水平轨道的恒定阻力,直线斜率会变小
D.若实验中钩码质量较大,图象可能会呈现一条曲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