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57560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考古学上通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blank#}1{#/blank#},它们的原子质量比是{#blank#}2{#/blank#}

2.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R的电阻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当超载车辆通过压敏电阻时,限载报警器就会报警。

3.

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blank#}1{#/blank#}(填字母序号),

4.现代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电在工厂、电在学校、电在商场…电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图是家庭电路的组成示意图。请你完成下列填空题:

5.如甲乙两图所示,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图{#blank#}1{#/blank#}。发电机是根据{#blank#}2{#/blank#}现象制成的。如图丙所示,在电磁铁正上方用弹簧挂着条形磁铁,当开关S闭合后,在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小灯泡亮度{#blank#}3{#/blank#}(选填“增强”或“减弱”),弹簧长度{#blank#}4{#/blank#}(选填“变长”或“缩短”)。

2.单选题(共3题)

6.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θ随着时间t变化而变化,下列关于tanθ与t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7.
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 a2、a3,则
A.B.
C.D.
8.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那么在下列给出的各种情景中,能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出火星平均密度的是
A.在火星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下落的高度H和时间t
B.发射一颗贴近火星表面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的周期T
C.观察火星绕太阳的圆周运动,测出火星的直径D和火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
D.发射一颗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r和卫星的周期T

3.多选题(共4题)

9.
在一次抗洪抢险中,救援人员驾驶摩托艇从岸边出发去解救被困于对岸的人。现已知河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4m/s,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5m/s,河的宽度为200m,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对岸,则
A.救援人员到达对岸所用时间为50s
B.救援人员到达对岸所用时间为40s
C.救援人员不可能到达正对岸
D.若水流速度突然变大,则救援人员到达对岸所用时间将变长
10.
地球半径为,质量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万有引力常量为,则靠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A.B.C.D.
11.
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其近地点M距地面200km,远地点N距地面340km。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其周期为T1,通过M、N点时的速率分别是V1,V2。当某次飞船通过N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340km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2,这时飞船的速率为V3。比较飞船在M、N、P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大小和加速度大小,及在两个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12.
我国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并将实验“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技术。“天宫一号”M和“神舟八号” N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如右图所示,虚线为对接前各自的运行轨道,由右图可知
A.M的线速度大于N的线速度
B.M的周期大于N的周期
C.M的向心加速度大于N的向心加速度
D.N通过点火加速后可以与M实现对接

4.解答题(共2题)

13.
如图所示,某人在离地面高10m处,以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A球,与此同时在离A球抛出点水平距离s处,另一人竖直上抛B球,不计空气阻力和人的高度,试问:要使B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与A球相遇,则(g =10m/s2)

(1)B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多少?
(2)水平距离s为多少?
14.
如图所示,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Rb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3R,则ab两卫星周期之比多大?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上同一点的正上方,a卫星至少经过多少个周期两卫星相距最远?

5.实验题(共1题)

15.
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 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在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
A.小球每次从斜槽滑下的初始位置不同
B.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C.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D.小球运动时与竖直板上的白纸有摩擦
(2)利用图2中平抛轨迹及P1、P2和P3三点,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两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球运动到P2点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两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单选题:(3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