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一轮复习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精编测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5223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3

1.单选题(共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C.线速度描述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位移的快慢
D.角速度描述了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
2.
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概括为两条:第一条,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则这个实验()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一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二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2.多选题(共5题)

3.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开始,在第1s内的位移为1m,在第2s内的位移为2m,在第3s内的位移为3m,在第4s内的位移为4m,下面有关物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在这4s内的平均速度是
B.物体在第3s初至第4s末的平均速度是
C.物体在第3s末的瞬时速度是
D.物体在这4s内一定是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
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2、3、4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米、2米、3米、4米。有关其前4秒内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5米/秒
B.该运动可能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第3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5米/秒
D.该运动一定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5.
骑自行车的人沿斜坡直线向下行驶,在第1 s、第2 s、第3 s、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在第3、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5 m/s
C.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速度大小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大小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D.物体在第3s内指的是物体在2s末到3s末这1s的时间
7.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
B.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
C.前2秒内质点的位移是12m
D.第2秒内质点的位移是12m

3.解答题(共4题)

8.
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的方向运动10m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mB点.
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求物体运动的位移、路程.
9.
(题文)如图所示为一升降机竖直向上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详细描述升降机的运动情况
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
画出升降机在10s内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0.
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有两辆汽车甲和乙,如图所示,它们同时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28m,甲车在前做匀减速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来描述;乙车在后做匀加速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来描述求:

甲、乙两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各是多少?
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乙车追上甲车需要经历多长的时间?
11.
如图,一长为L的粗糙斜面底端,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第一次以初速度v沿斜面上滑,滑行的最大的距离为;第二次使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向上滑行的同时,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推力,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该力,物体继续上滑,恰好到达斜面顶端.

求第一次上滑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第二次上滑过程中若物体在恒定推力下匀速上滑,求推力对物体做的功;
用速度时间图象定性描述第二次上滑过程中所有可能的运动情况.

4.实验题(共1题)

12.
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描述为:A、B之间为_________运动;C、D之间为___________运动,应选___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