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19年高考高三一轮复习《相互作用》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2365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7

1.单选题(共5题)

1.
如图所示,小物体P放在直角斜劈M上,M下端连接一竖直弹簧,并紧贴竖直光滑墙壁;开始时PM静止,M与墙壁间无作用力。现以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向上推物体P,但PM未发生相对运动。则在施加力F后(   )
A.PM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B.PM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C.弹簧的形变量不变D.墙壁与M之间一定有作用力
2.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用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木板静止时(  )
A.F1变大B.F1变小C.F2变大D.F2变小
3.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物体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物体B受到斜面体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斜面体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 斜面体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D. 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水平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4.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与物块P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将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物块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增大D.保持不变
5.
如图所示,木块在拉力F作用下,沿着水平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力F与摩擦阻力的合力方向(    )
A.水平向右B.向上偏右
C.竖直向上D.可以在竖直向上和力F方向之间

2.选择题(共3题)

6.

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有(    )

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不吃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③不践踏草坪  ④自觉爱护树木

7.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最符合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是(  )

8.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最符合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是(  )

3.多选题(共3题)

9.
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后(    )
A.M静止在传送带上B.M可能沿传送带向上运动
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M下滑的速度不变
10.
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如图6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当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当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当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11.
如图所示,物体A和物体B(沙和沙桶)通过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斜面体固定,AB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B中加入一些沙子的过程中,AB仍然处于静止,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斜面体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A受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剪断绳子瞬时沙和沙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
D.若剪断绳子后A和斜面体仍然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4.解答题(共2题)

1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1 kg、2 kg、3 kg 的物体abc叠放在一起,a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为的小球相连,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器皿中,水平向右的力作用在b上,abc三个物体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a与桌面恰好不打滑,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间、bc间最大静摩擦力足够大,取g="10" m/s2,求:

(1)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2)bcab以及桌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
(3)撤去力F的瞬间,abc三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1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金属球,固定在一轻质细绳下端,能绕悬挂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整个装置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动,使风总沿水平方向吹向小球。无风时细绳自然下垂,有风时细绳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求:
(1)当细绳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且小球静止时,风力F及细绳对小球拉力T的大小。(设重力加速度为g)
(2)若风向不变,随着风力的增大θ将增大,判断θ能否增大到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理由。

5.实验题(共1题)

14.
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QP低于Q,绳长为LL>)。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P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的位置,每次将PC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坐标图乙所示,由实验可知:

甲    乙
(1)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P点的距离为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填“TP”或“TQ”)的曲线。
(2)在重物从P移动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
(3)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0=_______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0=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