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如图所示,甲从A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地,当甲前进距离为x1时,乙从距A地x2处的C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地,则AB两地距离为( )


A.x1+x2 | B.![]() |
C.![]() | D.![]() |
2.
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5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时间间隔为3.0s,则AB之间的距离是(g取10m/s2)()
A.80m | B.40m | C.20m | D.初速度未知,无法确定 |
2.多选题- (共1题)
3.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
①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③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①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③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3.解答题- (共2题)
4.
某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拍摄一个特技动作,要求特技演员从31.25m高的大楼楼顶自由下落到行驶的汽车上。若演员开始下落的同时,汽车从30m远处由静止向楼底先匀加速运动2s,再匀速行驶到楼底,为保证演员能安全落到汽车弹簧垫上。(不计空气阻力,人和汽车可视为质点,g="10" m/s2)求:
(1)汽车经多长时间到达楼底;
(2)汽车加速度的大小。
(1)汽车经多长时间到达楼底;
(2)汽车加速度的大小。
5.
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穿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处)经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示之,AC段是汽车轮胎在路面上的擦痕.
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0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17.5m.BC=14.0m,BD=2.6m.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A是多大?有无超速?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大小?
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0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17.5m.BC=14.0m,BD=2.6m.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A是多大?有无超速?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大小?

4.实验题- (共1题)
6.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某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
,g2=
,…,g5=
,取平均值
=8.667 m/s2;
方法B:由g1=
,g2=
,g3=
,取平均值
=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方法B中有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选填“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选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试举出两条)。


某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




方法B:由g1=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方法B中有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选填“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选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试举出两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