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理综物理试题(二)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1243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6

1.选择题(共1题)

1.观察下列图形,它是把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4个小三角形,挖去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如图1);对剩下的三个小三角形再分别重复以上做法,…将这种做法继续下去(如图2,图3…),则图6中挖去三角形的个数为(   )

2.单选题(共3题)

2.
如图所示为机场用于检查物品的装置,主要由水平传送带和Ⅹ光透视系统两部分组成.若乘客把物品轻放在传送带上之后,物品总会先、后经历两个阶段的运动,传送过程传送带速度不变。用表示传送带速率,用μ表示物品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则
A.前阶段,物品可能向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
B.后阶段,物品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跟传送方向相同
C.v相同时,μ不同的等质量物品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相同
D.μ相同时,v增大为原来的2倍,前阶段物品的位移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3.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木星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时,称之为“木星冲日”,2016年3月8日出现了一次“木星冲日”。已知木星与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一次的“木星冲日”时间肯定在2018年
B.下一次的“木星冲日”时间肯定在2017年
C.木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地球的大
D.木星运行的周期比地球的小
4.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启动,达到某一速度后以恒定功率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下列给出的四个关系图像中,W表示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 Ek tx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动能、时间和位移,其中正确的是
A.B.C.D.

3.多选题(共3题)

5.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轴水平、y轴竖直向下。计时开始时,位于原点处的沙漏由静止出发,以加速度a沿x轴匀加速度运动,此过程中沙从沙漏中漏出,每隔相等的时间漏出相同质量的沙。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以及沙相对沙漏的初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中相邻的沙在相等的时间内的竖直间距不断增加
B.空中相邻的沙在相等时间内的水平间距保持不变
C.t0时刻漏出的沙在tt > t0)时刻的位置坐标是 [at0t- at02g(t-t0)2]
D.t0时刻漏出的沙在tt > t0)时刻的位置坐标是 [a (t+t0)2g(t-t0)2]
6.
如图,xOy平面的一、二、三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1T的匀强磁场,ON为固定于y轴负方向的弹性绝缘薄挡板,长度为9m,M点为x轴正方向上距O点为3m的一点。现有一个比荷大小为1C/kg、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挡板下端N处分别以不同的速率沿x轴负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与挡板相碰就立即以原速率弹回,碰撞时电荷量不变,粒子最后都能经过M点,则粒子射入时的速率可能是
A.6m/s
B.5m/s
C.4m/s
D.3m/s
7.
如图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点火装置原理图,先将1.5V直流电压通过转换器转换为正弦交变电压u=6sinωt(V),然后将其加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n1上,当副线圈n2两端电压达到12kV以上时放电针之间空气被击穿,从而引发电火花点燃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线圈两端所接交流电压表的读数为3V
B.副线圈中交流电压与原线圈中交流电压频率不相等
C.要实现点火则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至少大于×103
D.要实现点火则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至少大于2000

4.解答题(共2题)

8.
如图所示,长为L、高为h、质量为m的小车停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视为质点)从光滑曲面上离车面高度为h处由静止下滑,离开曲面后水平向右滑到小车上,最终物块滑离小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求:

(1)物块滑离小车时的速度v1
(2)物块落地时,小车运动的总位移x
9.
如图,水平面内有一光滑金属导轨QPMN,MP边长度为d=3m、阻值为R=1.5Ω,且MP与PQ垂直,与MN的夹角为135°,MN、PQ边的电阻不计.将质量m=2kg、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直导体棒放置在导轨上,并与MP平行,棒与MN、PQ交点E、F间的距离L=4m,整个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在外力作用下,棒由EF处以初速度v0=3m/s向右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回路的电流强度始终不变。求

(1)棒在EF处所受的安培力的功率P
(2)棒由EF处向右移动距离2m所需的时间△t;
(3)棒由EF处向右移动2s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

5.实验题(共1题)

10.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单选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