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某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x-t)图象为一抛物线,这条抛物线关于t=t0对称,点(t0,0)为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质点在0—3t0的时间内运动方向保持不变 |
B.在t0时刻,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
C.在0—3t0的时间内,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D.质点在0—t0、t0—2t0、2t0—3t0三个相等时间段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4 |
2.
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0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
B.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 |
C.在0~t0时间内,乙平均速度的值大于甲平均速度的值 |
D.在0~2t0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相同 |
3.
如图,A、B滑块质量分别为
,
,它们与地面的摩擦系数相同,
。用细线连接滑块A、B,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
取
,为了保持A、B滑块共同向右加速运动,外力
和细线上拉力
应满足( )

A. 外力F≤16N
B. 当外力F=48N时,A、B滑块的加速度a=7m/s2
C. 共同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
与外力
的比值总满足
D. 共同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
与外力
的比值总满足









A. 外力F≤16N
B. 当外力F=48N时,A、B滑块的加速度a=7m/s2
C. 共同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



D. 共同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



4.
按计划,嫦娥五号将在今年11月底前后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返回时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的,往往要经过多次变轨,如图所示为模拟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的变轨过程示意图,首先将卫星发射到近月圆周轨道1,然后在A点第一次变轨,使其进入椭圆轨道2,之后当卫星在轨道2上远地点B时第二次变轨使其进入圆周轨道3。已知月球半径为R,轨道1为近月轨道,离月面高度可忽略不计,轨道2的远月点为B,B离月面的高度为3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1的周期与卫星在轨道3的周期之比为1:4 |
B.卫星在轨道2经过A点时的速度与经过B点时的速度之比为1:2 |
C.卫星在轨道1与轨道3分别做速度为V1与V3的匀速圆周运动,V1与V3之比为1:2 |
D.卫星在轨道2的周期与卫星在轨道3的周期之比为(5:8)3/2 |
2.多选题- (共2题)
6.
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如图甲所示是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实验表明,铜以及大多数金属的载流子是带负电荷的电子,但锌中的载流子带的却是正电。自行车的速度计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的就是安装在自行车前轮上的一块磁铁,轮子每转一周,这块磁铁就靠近霍尔传感器一次,这样便可测出某段时间内的脉冲数。若自行车前轮的半径为R、磁铁到轴的距离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霍尔元件材料使用的是锌,通入如图甲所示的电流后,C端电势高于D端电势 |
B.当磁铁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逐渐靠近霍尔传感器的过程中,C. D间的电势差越来越大 |
C.若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单位时间测得的脉冲数为N,此时的骑行速度为![]() |
D.由于前轮漏气,导致前轮半径比录入到速度计中的参数偏小,则速度计测得的骑行速度偏大 |
7.
人们经长期观测发现,天王星绕太阳圆周运动实际运行的轨道总是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天王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已知天王星运行的周期为T0,轨道半径为R0。则得到海王星绕太阳运行周期T,轨道半径R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解答题- (共3题)
8.
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木板的质量M="4" kg,长L="2.5" 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 N拉木板,g取10 m/s2.

(1)求木板加速度的大小;
(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求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

(1)求木板加速度的大小;
(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求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
9.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为L的木板B,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光滑的
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相连,圆弧槽的下端与木板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滑块A以初速v0从右端滑上B,并以
v0滑离B,恰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A、B、C的质量均为m,试求:

(1)木板B上表面的动摩擦因素μ;
(2)
圆弧槽C的半径R;
(3)当A滑离C时,C的速度。



(1)木板B上表面的动摩擦因素μ;
(2)

(3)当A滑离C时,C的速度。
10.
如图所示,AB、CD间的区域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CD的右侧有一与CD相切于M点的圆形有界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一带正电粒子自O点以水平初速度v0正对P点进入该电场后,从M点飞离CD边界,再经磁场偏转后又从N点垂直于CD边界回到电场区域,并恰能返回O点.已知OP间距离为d,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电场强度大小
,不计粒子重力.试求:

(1)M、N两点间的距离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圆形匀强磁场的半径
(3)粒子自O点出发到回到O点所用的时间


(1)M、N两点间的距离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圆形匀强磁场的半径
(3)粒子自O点出发到回到O点所用的时间
4.实验题- (共2题)
11.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做“验证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

(1)同学们用坐标纸记下某次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弹簧测力计施加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图中每个正方形小格边长均表示1.0N,利用作图法可知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时,第一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第二次用气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不改变测力计1的示数F1的大小,逐渐减小两个弹簧测力之间的夹角。为使结点O位置保待不变,则另一测力计2的示数将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同学们用坐标纸记下某次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弹簧测力计施加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图中每个正方形小格边长均表示1.0N,利用作图法可知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时,第一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第二次用气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不改变测力计1的示数F1的大小,逐渐减小两个弹簧测力之间的夹角。为使结点O位置保待不变,则另一测力计2的示数将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