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2.
如图所示,金属棒MN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以由M向N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θ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


A.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 |
B.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 |
C.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 |
D.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 |
3.
如图A、B、C、D、E、F、G、H分别为圆的直径与圆的交点,且直径AB、CD、EF、GH把圆周等分成八份.现在A、B两点分别放等量异种点电荷.对于圆周上的各点,其中电场强度相同且电势相等的两点是

A. C和D B. E和H C. G和H D. E和G

A. C和D B. E和H C. G和H D. E和G
4.
如图所示,水平虚线MN的上方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矩形导线框abcd从MN下方某处以v0的速度竖直上抛,向上运动高度H后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此过程中导线框的ab边始终与边界MN平行.不计空气阻力,在导线框从抛出到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以下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反映导线框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



2.选择题- (共2题)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八年抗日,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请回答:
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八年抗日,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请回答:
3.多选题- (共3题)
7.
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1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下表是每隔2s测出的物体瞬时速度,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3s时物体恰好经过B点
B.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C. t=10s时物体恰好停在C点
D. B、C间的距离大于A、B间的距离


A. t=3s时物体恰好经过B点
B.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C. t=10s时物体恰好停在C点
D. B、C间的距离大于A、B间的距离
8.
有两颗行星A、B,在这两颗行星表面附近各有一颗卫星,若这两颗卫星运动的周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A. 两颗卫星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 两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 两颗卫星的质量相等
D. 两颗行星的密度相等
A. 两颗卫星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 两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 两颗卫星的质量相等
D. 两颗行星的密度相等
9.
如图(甲)所示为一个小型电风扇的电路简图,其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1:n2=10:1,接线柱a、b接上一个正弦交变电源。电压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输出端接有额定电压均为12 V的灯泡和风扇电动机,电动机线圈电阻r=2Ω,接通电源后,灯泡正常发光,风扇正常工作,则


A.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10 V |
B.通过风扇电动机的电流是6 A |
C.通过灯泡的交流电频率是100 Hz |
D.风扇突然卡住的瞬间,灯泡变暗 |
4.解答题- (共2题)
10.
水平放置的光滑金属杆上套有物体,的正下方用长为的轻绳悬挂质量物体,、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有质量的子弹以速度沿水平方向射入并留在中。求:

①子弹射入后瞬间的共同速度?
②若子弹射入物体后一起向右摆动且上升的最大高度恰好与等高,则物体的质量多大?

①子弹射入后瞬间的共同速度?
②若子弹射入物体后一起向右摆动且上升的最大高度恰好与等高,则物体的质量多大?
11.
如图所示,在坐标系oxy的第一象限内有E=1.0×103V/m、方向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在第四象限有B=1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长为10m、宽为1m紧贴x、y轴的匀强磁场。现有质荷比
的带正电粒子从y轴上的A点以速度V0=2.0×103m/s沿x轴正向射出,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x轴方向成450角,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A点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
(2)粒子从A出发到最终离开磁场的时间。


(1)A点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
(2)粒子从A出发到最终离开磁场的时间。
5.实验题- (共1题)
12.
如图(甲)所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用这装置打出一些纸带。

(1)选用一条打点较清晰的纸带,测得第1、2点间的距离为6mm,出现这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2)另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在第一个点上标O,在离O点较远的位置开始选取三个连续点A、B、C,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为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应取图中O点和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下落距离S与下落时间t2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由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g值与实际相差较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

(1)选用一条打点较清晰的纸带,测得第1、2点间的距离为6mm,出现这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2)另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在第一个点上标O,在离O点较远的位置开始选取三个连续点A、B、C,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为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应取图中O点和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下落距离S与下落时间t2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由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g值与实际相差较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