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6 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B.前6 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
C.前4 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 s末相遇 |
2.
据每日邮报2014年4月1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目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Kepler-186f。假如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该行星,进行科学观测:该行星自转周期为T;宇航员在该行星“北极”距该行星地面附近h处自由释放—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落地时间为t。已知该行星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B. 宇宙飞船绕该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不小于
C. 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D. 如果该行星存在一颗同步卫星,其距行星表面高度为
A.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B. 宇宙飞船绕该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不小于

C. 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D. 如果该行星存在一颗同步卫星,其距行星表面高度为

3.
如图所示,长为L的枕形导体原来不带电,O点是其几何中心.将一个带正电、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置在距导体左端R处,由于静电感应,枕形导体的a、b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k 为静电力常量,则( )


A.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在 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 0 |
B.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在 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 |
C.闭合 S,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 |
D.导体 a、b 端电势满足关系 φa<φb |
2.多选题- (共5题)
4.
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质硬杆A一端固定小球B,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上。现使轻杆A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轻杆A与竖直方向夹角α从0°增加到18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B受到的合力的方向始终沿着轻杆A指向轴O |
B.当α=90°时小球B受到轻杆A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
C.轻杆A对小球B做负功 |
D.小球B重力做功的功率不断增大 |
5.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A相连,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与A相同的物体B,从高h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曲面滑下,与A相碰后一起将弹簧压缩,弹簧复原过程中某时刻B与A分开且沿原曲面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 |
B.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
C.B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D.B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6.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在斜面底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物块,O点是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上端的位置,物块静止时位于A点。斜面上另外有B、C、D三点,AO=OB=BC=CD=l,其中AB段光滑,BD段粗糙,物块与斜面BD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用外力将物块拉到D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从D点向下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gsinθ
B. 物块最后停在B点
C. 物块在D点时的弹性势能为1/2mv2-mglsinθ
D. 物块运动的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2mv2+mglsinθ-E

A. 物块从D点向下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gsinθ
B. 物块最后停在B点
C. 物块在D点时的弹性势能为1/2mv2-mglsinθ
D. 物块运动的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2mv2+mglsinθ-E
7.
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是离原点x1 = 2 m的一个质点,Q是离原点x2= 4 m的一个质点,此时离原点x3=6 m的质点刚要开始振动.图乙是该简谐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计时起点相同).由此可知:______

A.这列波的波长为λ=4 m ; |
B.这列波的周期为T=3 s ; |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v=2 m/s; |
D.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为向上; |
E.乙图可能是图甲中质点Q的振动图像 。 |

8.
如图所示,圆心角为90°的扇形COD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E点为半径OD的中点。现有比荷大小相等的两个带电粒子a、b(不计重力)以大小不等的速度分别从O、E点均沿OC方向射入磁场,粒子a恰从D点射出磁场,粒子b恰从C点射出磁场,已知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粒子a带正电,粒子b带负电
B. 粒子a、b在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5∶2
C. 粒子a、b的速率之比为2∶5
D. 粒子a、b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80∶53

A. 粒子a带正电,粒子b带负电
B. 粒子a、b在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5∶2
C. 粒子a、b的速率之比为2∶5
D. 粒子a、b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80∶53
3.解答题- (共2题)
9.
斜面倾角
,右侧槽缘高H=0.8m、光滑圆弧形轨道足够长。长L=1.6m、高H=0.8m、质量mA=1kg的木板A静止在槽内,左端距凹槽左侧D1=0.3m。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质量mB=2kg,放在A上表面的最左端。质量
、v0=10m/s的小球水平撞击B后水平反弹,下落过程中刚好与斜面相切通过斜面最高点。已知A与B、A与凹槽底部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µ1=
、µ2=
,B向右滑行过程中未与A共速,A与凹槽左、右侧碰撞后立即停止但不粘连,g取10m/s2。求:

(1)小球与B碰后,B获得的速度vB
(2)整个过程中A、B间摩擦产生的热量Q





(1)小球与B碰后,B获得的速度vB
(2)整个过程中A、B间摩擦产生的热量Q
10.
如图,相邻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设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1、B2。已知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两个区域的宽度都为d,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由静止开始经电压恒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于区域Ⅰ的边界线MN,从A点进入并穿越区域Ⅰ后进入区域Ⅱ,最后恰好不能从边界线PQ穿出区域Ⅱ。不计粒子重力。求

(1)B1的取值范围;
(2)B1与B2的关系式。

(1)B1的取值范围;
(2)B1与B2的关系式。
4.实验题- (共1题)
11.
(题文)为验证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同学们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在自制的双层架子上固定带有刻度标记的木板,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适当调整装置,使装置不带滑轮的一端稍稍垫高一些.
②在两个托盘中放入砝码,并使两托盘质量(含砝码)相同,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
③让两小车紧靠右边的挡板,小车前端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a所示,并在甲车上放上砝码,同时释放两小车,当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拍照.结合照片和小车的初始刻度标记,得到甲、乙两车运动的距离分别为s1、s2.
④在甲车上逐渐增加砝码个数,重复步骤③.

(1)本实验的原理是通过验证小车发生的位移与小车(含砝码)的质量成________关系,来验证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实验前将装置不带滑轮端稍稍垫高一些的目的是_________
(3)某次拍到乙车的照片如图b所示,则它通过的位移是________cm.
(4)如果以
为横坐标,以甲车(含砝码)的质量m甲为纵坐标,作出的图线如图c所示,则该直线斜率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______.
①适当调整装置,使装置不带滑轮的一端稍稍垫高一些.
②在两个托盘中放入砝码,并使两托盘质量(含砝码)相同,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连接小车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
③让两小车紧靠右边的挡板,小车前端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a所示,并在甲车上放上砝码,同时释放两小车,当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拍照.结合照片和小车的初始刻度标记,得到甲、乙两车运动的距离分别为s1、s2.
④在甲车上逐渐增加砝码个数,重复步骤③.

(1)本实验的原理是通过验证小车发生的位移与小车(含砝码)的质量成________关系,来验证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实验前将装置不带滑轮端稍稍垫高一些的目的是_________
(3)某次拍到乙车的照片如图b所示,则它通过的位移是________cm.
(4)如果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