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 |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一定更大 |
C.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让它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
2.
倾角为θ=45°、外表面光滑的楔形滑块M放在水平面AB上,滑块M的顶端0处固定一细线,细线的另一端拴一小球,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kg,当滑块M以a=2g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则细线拉力的大小为(取g=10m/s2)( )



A.10N | B.5N | C.![]() | D.![]() |
3.
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木块在质量为
的长木板上向左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

A. 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C.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方向向右
D. 只要F足够大,木板就可能运动





A. 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C.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D. 只要F足够大,木板就可能运动
5.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为k的轻度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块A, A放在质量也为m的托盘B上,以FN表示B对A的作用力,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系统静止,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x=0)。现改变力F的大小,使B以
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f为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不计),此过程中FN或F随x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多选题- (共3题)
6.
如图所示,在以1/2g匀加速下滑的电梯地板上放有质量为m的物体,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电梯壁上,另一端与物体接触(未相连),弹簧水平且无弹性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l,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2l,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撤去F后


A.物体与弹簧分离前加速度越来越大 |
B.物体与弹簧分离前加速度越来越小 |
C.弹簧压缩量为![]() |
D.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
7.
如图所示,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她稳定站立时,体重计的示数为A0,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立”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大于A0 |
B.“下蹲”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小于A0 |
C.“起立”、“下蹲”过程,都能出现体重计的示数大于A0的现象 |
D.“起立”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
8.
如图所示,一个水平传送带以v0="10"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水平部分AB="1.6" m,一质量为m="0.4" kg的小工件由A点轻轻放上传送带,工件在B处无能量损失且怡好能滑到斜面最高点P,已知BP=L="1.6" m,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0°,g="10" m/s2斜面光滑,不计空气阻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件从A到B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
B.工件在水平传送带上的最大速度为4 m/s |
C.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
D.工件在水平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为1.2 s |
3.解答题- (共2题)
10.
如图所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两端相距3 m,另一台倾斜,其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C、D两端相距4.45 m,B、C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以v0=5 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一袋质量为10 kg的大米无初速度地放在A端,到达B端后,米袋继续沿倾斜的CD部分运动,不计米袋在BC处的能量损失。已知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10 m/s2,cos 37°=0.8,求:

(1)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米袋能否运动到D端?
(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端,CD部分顺时针运转的最小速度为多大?

(1)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米袋能否运动到D端?
(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端,CD部分顺时针运转的最小速度为多大?
4.实验题- (共2题)
11.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求:
①从图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s1 =________cm;
②该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正确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根据该组实验数据在答卷的坐标纸作出a—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②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求:
①从图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s1 =________cm;
②该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正确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 0.196 | 0.392 | 0.588 | 0.784 | 0.980 |
加速度a(m·s-2) | 0.69 | 1.18 | 1.66 | 2.18 | 2.70 |
①根据该组实验数据在答卷的坐标纸作出a—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②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2.
某探究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方案测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实验桌上固定一斜面,在斜面上距斜面底端挡板一定距离处放置一小滑块,系住小滑块的轻质细线跨过光滑的定滑轮后系住一小球,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剪断细线后,小滑块沿斜面向下运动与挡板相碰,小球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先后听到两次碰撞的声音。反复调节滑块的位置,直到只听到一次碰撞的声音。测得此情况下小滑块距挡板的距离x=0.5 m,距桌面距离h=0.3 m,小球下落的高度H=1.25 m,取g=10 m/s2。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则:

(1)小滑块与挡板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代入数据得μ=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滑块与挡板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代入数据得μ=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