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3.
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
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元法 |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 |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极限思维法 |
5.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两物块A、B中间用轻弹簧相连,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突然撤去推力F的解间,A、B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2a,a
B. 2a+3μg,a
C. 2(a+μg),a+μg
D. a,2a+3μg

A. 2a,a
B. 2a+3μg,a
C. 2(a+μg),a+μg
D. a,2a+3μg
7.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物体,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压缩了的弹簧推着静止在木板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2 N。现沿水平向左的方向对小木板施以作用力,使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力F由0逐渐增加到9 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小木板先保持相对静止一会,后相对滑动 |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
C.当力F增大到6 N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
D.小木板受到9N的拉力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 |
8.
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
9.
如图,质量为4kg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kg的物块放在木板上,它们之间有摩擦,木板足够长,最初两者都以4m/s的初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当木板的速度为向右2.5m/s时,物块做( )


A.加速运动 | B.减速运动 | C.匀速运动 | D.静止不动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4题)
11.
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轨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右侧 |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12.
一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缓慢拉开B的过程中,水平力F不变 |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 |
C.斜面对物体A作用力的合力不变 |
D.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
13.
匀速转动的长传送带倾斜放置,传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在顶部无初速放上一物块,研究物块受到来自传送带的摩擦力,在物块向下运动的程中,摩擦力的类型和方向有可能是


A.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 |
B.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 |
C.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 |
D.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 |
14.
如图(a)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逐渐增大F,物体的加速度随之改变,其加速度a随F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取g=10m/s2,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A.sinθ=0.6 | B.Sinθ=0.5 |
C.物体的质量为2.5kg | D.物体的质量为2.0kg |
4.解答题- (共3题)
15.
如图所示,一个质最为M,长为L的圆管竖直放置,顶端塞有一个质量为m的弹性小球,M=4m,球和管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均为4mg,管下端离地面高度H=5m。现让管自由下落,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落地时向上弹起的速度与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若管第一次弹起上升过程中,球恰好没有从管中滑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刚离开地面时管与球的加速度分别多大?
(2)从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到球与管达到相同速度时所用的时间。
(3)圆管的长度L。

(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刚离开地面时管与球的加速度分别多大?
(2)从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到球与管达到相同速度时所用的时间。
(3)圆管的长度L。
16.
如图甲所示,物块与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两等高定滑轮连接。物块置于左侧滑轮正下方的表面水平的压力传感装置上,小球与右侧滑轮的距离为1。开始时物块和小球均静止,将此时传感装置的示数记为初始值。现给小球施加始终垂直于1段细绳的力,将小球缓慢拉起至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如图乙所示,此时传感装置的示数为初始值的1.25倍。不计滑轮的大小和摩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求:
(1)物块的质量;
(2)传感装置的示数初始值。
(1)物块的质量;
(2)传感装置的示数初始值。

17.
如图所示,一质量m= 1.0kg的小滑块从B点以4m/s的初速度沿动摩擦因数为μ=0.5、倾角为37°的足够长斜面向上运动,经0.8s正好通过C点,取g=10m/s²,sin37°=0.6,cos37=0.8。求:BC之间的距离。

5.实验题- (共1题)
18.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需采用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①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使砂桶的质量____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砂桶的重力。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
计算
B.根据逐差法利用
计算
两种方案中,选择方案__________比较合理。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①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使砂桶的质量____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砂桶的重力。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

B.根据逐差法利用

两种方案中,选择方案__________比较合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