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题文)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像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
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C.物体c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 |
D.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 |
2.
如图,上表面为光滑圆柱形曲面的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一小木块受水平力作用缓慢地从曲面底端沿曲面向上滑动一小段的过程中,曲面始终静止不动,则物体对地面摩擦力f和压力N大小变化是( )


A.f增大,N不变 | B.f变小,N增加 |
C.f增大,N减小 | D.f不变,N不变 |
3.
质量为m的物体P置于倾角为θ1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斜面足够长,轻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分别连接着P与动力小车,P与滑轮间的细绳平行于斜面,小车带动物体P以速率v沿斜面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率为v | B.小车的速率为vcosθ1 |
C.小车速率始终大于物体速率 | D.小车做匀变速运动 |
4.
真空中某一点电荷Q在自己周围产生电场,a、b分别是该电场中的两点,如图,其中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a,方向与ab连线成120°角;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b,方向与ab连线成150°角,检验电荷q分别放在a点和b点,则( )


A.点电荷Q是负电荷 |
B.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3:1 |
C.检验电荷在a、b受到的电场力大小相等 |
D.a、b两点可能处于同一等势面上 |
2.多选题- (共3题)
5.
如图所示,宽为L的竖直障碍物上开有间距d=0.6m的矩形孔,其下沿离地面的高度h=1.2m,离地面的高度H=2m的质点与障碍物的间距为
,在障碍物以速度
=4m/s匀速向左运动的同时,质点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L=1m,![]() | B.L=0.8m, ![]() |
C.L=0.6m, ![]() | D.L=0.6m, ![]() |
6.
飞船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经常采用“霍曼变轨”。它的原理很简单:如图所示,飞船先在初始圆轨道Ⅰ上的某一点A打一个脉冲(发动机短暂点火)进行加速,这样飞船就进入一个更大椭圆轨道Ⅱ,其远地点为B。在B点再打一个脉冲进行加速,飞船就进入到最终圆轨道Ⅲ。设轨道Ⅰ为近地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R,轨道Ⅲ的半径为3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飞船在轨道Ⅰ的A点的速率为v1,加速度大小为a1;在轨道Ⅱ的A点的速率为v2,加速度大小为a2;在轨道Ⅱ的B点的速率为v3,加速度大小为a3,则( )


A.v2>v1>v3 |
B.a2=a1=g |
C.v2=![]() |
D.飞船在轨道Ⅱ上的周期![]() |
7.
如图所示,长为L,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固定于静电场中,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由斜面底端的A点开始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仍为v0,途中小球始终未离开斜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小球在B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小球在A点的电势能 |
B.小球的电势能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
C.A、B两点的电势差一定为![]() |
D.若处于匀强电场中,则该电场的场强一定是![]() |
3.填空题- (共1题)
8.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在以下5个选项中,有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5分,选错一个扣3分。)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引力常量G
B.质量、电流、力的单位kg、A、N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D.研究加速度、力、质量三者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
E.电场和电场线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只是我们看不见。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引力常量G
B.质量、电流、力的单位kg、A、N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D.研究加速度、力、质量三者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
E.电场和电场线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只是我们看不见。
4.解答题- (共3题)
9.
如图(甲),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速率始终不变。t =0刻在传送带适当位置放上一具有初速度的小物块。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小物块质量m=1kg,g取10m/s2,计算结果可以保留根号,求:

(甲) (乙)
①传送带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②0-t2时间内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甲) (乙)
①传送带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②0-t2时间内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10.
如图所示,ABD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AB段水平粗糙,BD段为半径R=0.08 m的半圆光滑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小球甲以v0=5m/s的初速度从C点出发,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的小球乙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乙恰好能到达圆轨道最高点D,已知小球甲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
=0.4,CB的距离S=2 m,g取10 m/s2,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求:

(1)碰撞前瞬间,小球甲的速度v1;
(2)小球甲和小球乙的质量之比。


(1)碰撞前瞬间,小球甲的速度v1;
(2)小球甲和小球乙的质量之比。
11.
质量m=2kg,带电量为q=+0.2C的绝缘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第一次以初速度v1=2m/s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停在B点,第二次以初速度v2再从A点向左出发,同时施加平行运动方向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g=10m/s2。求: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电场方向与v2方向相反,要使物块能经过B点,则v2与E应满足什么关系;
(3)当v2=8m/s,E大小为30N/C时;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某时刻撤去电场,物体最后停在A点左方s=5.65m的C点处。求从撤去电场到物体停在C点所用的时间.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电场方向与v2方向相反,要使物块能经过B点,则v2与E应满足什么关系;
(3)当v2=8m/s,E大小为30N/C时;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某时刻撤去电场,物体最后停在A点左方s=5.65m的C点处。求从撤去电场到物体停在C点所用的时间.
5.实验题- (共1题)
12.
如图甲所示,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细绳与一滑块相连,调节传感器高度使细绳水平,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滑块的质量m=1.5kg,小车的质量为M=1.65kg。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滑轮,其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使桌面上部细绳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打开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当小车刚好开始运动时,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滑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__;若忽略小车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小车稳定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m/s2。
(2)若实验中传感器测力端与滑块间的细绳不水平,左端略低一些,由此而引起的摩擦因数μ的测量结果
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滑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__;若忽略小车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小车稳定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m/s2。
(2)若实验中传感器测力端与滑块间的细绳不水平,左端略低一些,由此而引起的摩擦因数μ的测量结果
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