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一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在![]() |
B.在![]() ![]() |
C.在![]() ![]() |
D.在![]() ![]() |
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内( )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第4s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第4s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
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m=0.8kg的物体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其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t =0时刻物体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最大 |
B.第2s末物体的速度不为零 |
C.2~3s时间内物体做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 |
D.第3s末物体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
4.
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位移x时的速度为v,其x-v2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斜面倾角θ为( )


A.30° | B.45° | C.60° | D.75° |
2.多选题- (共5题)
5.
如图所示,a、b分别是A、B两物体的v-t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在5 s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5 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
B.在5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差是35 m |
C.A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为12 m/s |
D.前3 s内A物体的位移为60 m |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带电荷量为q=2×10-3 C的小物块静置于绝缘水平面上,A点左侧上方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小物块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在0~3 s内的平均速度为![]() |
B.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
C.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3 000N/C |
D.物块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了12 J |
7.
如图所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输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º,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箱在轨道顶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度滑下,当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m=M | B.m=2M | C.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 D.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
8.
如图为某工程车的卸货装置,该装置为一能够直接将货物传送到地面的倾角为θ的传送带.该装置在正常工作时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传送带的速度为v,卸货工人将质量均为m的货物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顶端,已知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tanθ.则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 |
B.![]() |
C.![]() |
D.![]() |
9.
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
、
、
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斜面的倾角
B. 物块的质量
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A. 斜面的倾角
B. 物块的质量
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3.填空题- (共1题)
10.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1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 = 0时刻开始,物体在受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5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则物体从A运动到B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水平力F在5s时间内对小物块所做功的功率________W。

4.解答题- (共6题)
1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
,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m/s,v2=6m/s,则:
(1)物体经过B点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 m/s2,则AC的距离为多少?

(1)物体经过B点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 m/s2,则AC的距离为多少?
12.
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13.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位移为4m时立即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若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为10m,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10s。
(1)物体在加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在减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
(3)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1)物体在加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在减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
(3)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14.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___________。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___________。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15.
如图所示,质量M=4.0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m/s2。求:

(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A和aB的大小与方向;
(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大小x;
(3)木板B的长度l。

(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A和aB的大小与方向;
(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大小x;
(3)木板B的长度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