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一质点沿一条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Oa段和cd段为直线、ac段为曲线,Oa段的平均速度为v1,ac段的平均速度为v2,cd段的平均速度为v3,Od段平均速度为v4,则( )


A.Oa段的加速度小于cd段的加速度 |
B.v2可能等于v4 |
C.物体在t4时刻的瞬时速度小于t2时刻的瞬时速度 |
D.在ac段一定存在一个时刻,此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v4 |
2.
入冬以来,我市多次发生严重雾霾天气,这样的天气在公路上开车易出事故。如果某人雾天开车在公路上行驶,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仅为30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
A.10m/s | B.15m/s | C.![]() | D.20m/s |
3.
如图,m=1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20N的作用,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取10m/s2)


A.0 |
B.4m/s2,水平向左 |
C.2m/s2,水平向左 |
D.4m/s2,水平向右 |
4.
如图所示,物体A放置在固定斜面上,一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物体A上。在力F变大的过程中,A始终保持静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的合力变大 |
B.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不变 |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
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
5.
如图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A.冰壶的速度 | B.冰壶的质量 |
C.冰壶受到的推力 | D.冰壶受到的阻力 |
2.选择题- (共3题)
3.多选题- (共6题)
9.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
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随之增大 |
C.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mg |
D.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
10.
如图(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计算出( )


A.物体的质量 |
B.斜面的倾角 |
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 |
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 |
11.
一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作减速运动。则( )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C.匀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D.不管物体如何运动,绳拉物体的力都等于物体拉绳的力 |
12.
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最后又落回原处,若考虑空气阻力,且阻力在整个过程中大小不变,则物体( )
A.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一定大于下降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 |
B.上升过程最后1s内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下降过程中最初1s内位移的大小 |
C.上升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小于下降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
D.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下降过程的过程的平均速度 |
13.
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已知cos 53°="0.6,sin" 53°=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
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
C.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 |
D.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 |
14.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时两木块静止且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从开始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


A.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
B.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
C.B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 |
D.A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4.解答题- (共2题)
15.
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4m/s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1 kg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品可看成质点),平台上的人通过一根轻绳用恒力F=10 N拉小物块,经过一段时间物块被拉到离地高为H=1.8m的平台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瞬间撤去恒力F,则物块还需多少时间才能脱离传送带?

(1)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瞬间撤去恒力F,则物块还需多少时间才能脱离传送带?
16.
如图所示,风洞实验室中能模拟产生恒定向右的风力。质量m=100 g的小球穿在长L=1.2 m的直杆上并置于实验室中,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当杆竖直固定放置时,小球恰好能匀速下滑。保持风力不变,改变固定杆与竖直线的夹角θ=37°,将小球从O点静止释放。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球受到的风力大小;
(2)当θ=37°时,小球离开杆时的速度。

(1)小球受到的风力大小;
(2)当θ=37°时,小球离开杆时的速度。
5.实验题- (共2题)
17.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通过计算已经得出了打下B、C、D四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以A点为计时起点,通过描点连线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试分析下列问题:
(1)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E=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的速度为vA=_____m/s.

通过计算已经得出了打下B、C、D四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以A点为计时起点,通过描点连线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试分析下列问题:
(1)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E=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的速度为vA=_____m/s.
18.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一张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两个细绳套,使细绳套和橡皮筋的结点位于图中的O点;
②在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两细绳套的方向,同时读出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③选取合适的标度在白纸上作出F1和F2的图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
④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使细绳套和橡皮筋的结点仍到达O点;
⑤在白纸上记录细绳套的方向,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⑥按以上选取的标度在白纸上作出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
⑦改变两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重复以上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1)对本实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某次操作时两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图中所示的位置,则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FB=________ N、FC=______ N;

(3)如果本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均为5 N。某同学先用两个弹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拉橡皮条至O点,再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至同一点O,其中图甲中F1=3.00 N、F2=3.80 N,且两力互相垂直;图乙中
,且两力的夹角为30°;图丙中F1=F2=4.00 N,且两力的夹角为120°。其中明显不符合操作的是图________。
①将一张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两个细绳套,使细绳套和橡皮筋的结点位于图中的O点;
②在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两细绳套的方向,同时读出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③选取合适的标度在白纸上作出F1和F2的图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
④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使细绳套和橡皮筋的结点仍到达O点;
⑤在白纸上记录细绳套的方向,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⑥按以上选取的标度在白纸上作出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
⑦改变两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重复以上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1)对本实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次拉伸橡皮筋应将橡皮筋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
B.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
C.每次都应将弹簧测力计拉伸到相同刻度 |
D.拉橡皮筋的细绳套要长一些,标记同一细绳套方向的两点要远一些 |
FB=________ N、FC=______ N;

(3)如果本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均为5 N。某同学先用两个弹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拉橡皮条至O点,再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至同一点O,其中图甲中F1=3.00 N、F2=3.80 N,且两力互相垂直;图乙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6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